郝永华,男,中共党员,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2004年湖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,同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,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。2009年9月至今,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作为湖北大学第五届研究生会主席,他“以学术为中心,以文体为两翼”,为研究生会工作开辟了道路。
研会经历
谈及在研会的经验感受,郝永华一再表示当时研会未成系统,自己的经历很简单。可是当我们同他聊起来后,就会发现毕竟是教师出身,一旦打开话匣子,他便会侃侃而谈,并且思路清晰,逻辑严密而厚实。
“当时学校的研究生总数还不到500人,而研究生会只有10余人。”据郝永华介绍,作为研究生处下属的一个学生组织,湖北大学研究生会在当时虽然已成立了五届,但并没有较为规整的制度条例。根据“传帮带”的经验做法,他不无例外承接了上一届李自雄的工作,成为第五届从文学院出身的校研究生会主席。
虽然是同门接班,但郝主席对组织上的事一点不敷衍。由于之前在李自雄领导下参加活动较多,他对学校整体研究生情况都有大致了解。“当时的研究生宿舍都在五栋,并且各院不同学科的同学都混住一起。”为了方便同学们互相沟通交流,郝永华说他们将五栋的研究生会办公室向全体研究生开放,217室从此成为了同学们学术探讨、聊天侃地的“根据地”。为了进一步增进同学们学术交流的热情,他还率领研会成员为《湖北大学学报》(增刊)征稿,将录有稿件的磁带进行标签归类,以方便各院同学,尽早发表学术论文。
在校外联络方面,郝永华曾赴武汉大学参加研究生会座谈交流,并成功邀请对方到我校参加研究生篮球友谊赛。“我们湖大虽然比输了,但对方也出动了黑人选手,在当晚举行的联欢会上,大家都表示很高兴参加了这次活动。”在校内活动中,他则与研会十几个成员鼎力合作,联系各院举办了研究生专场元旦晚会,完成了写策划、拉赞助、借场地、组节目等一系列工作,晚会最终得以圆满完成。
工作影响
郝永华说,他是从孝感学院毕业考入湖北大学的,当时全国还未扩招,学生们都还怀揣着学术理想,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考博,他当时也有这种想法,于是便积极准备去做了。最后,他考取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,后又转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,兼任中南民族大学教师,并于2010年任聘为副教授。近年来,他主持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省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重点项目、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等多类项目,先后在《国际新闻界》、《新闻与传播评论》、《当代传播》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。
谈及承担的研会工作是否会影响学术科研,郝永华表示,我们需要将研会工作当做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。“我们当时的研会就比较自由,甚至没有例会制度。要感谢研究生处的支持,让我们得以自由举办学术交流会、元旦晚会等活动,大家积极地承担活动任务,玩得都很开心。反而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组织都太行政化了,需要进一步扁平化发展,否则反而会阻碍学生们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的长足进步。”
郝永华认为,任何时代的研究生都离不开学术,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,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意愿。他说,一个研究生干部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协调能力,协调自己、协调他人。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,还应具备思考能力,思考组织发展,思考自己出路。如果同学们想在学术科研上有所建树,并以专业作为将来就业的方向,便可以不用花太多精力在组织上。但是如果希望以后到政府机关工作,就应该好好把握进入研究生会的工作机会。
人物寄语
今后的湖大研会该如何发展?郝永华说,首先是坚持组织的本质和核心不变,保持中间态度,也就是要坚持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,但也要避免组织功利化、行政化;其次,是更加全面的立体的了解现今研究生同学的利益诉求,需要加强学院、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。最后,要挖掘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,在继承中求发展,在发展程中求创新。
“研究生会是一个培养团队精神、锻炼自身能力、结交朋友的地方。”郝永华说,在研会的这段工作经历是一种记忆,他在这里学会了思考与做事的方式,改进了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,个人能力得到了长足提升,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终身友谊。他相信,湖北大学研究生会将搭建起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,在不久的将来越办越好。